臺北市支持流浪貓絕育(TNR)計劃協會 -- 已完成醫助款案例



目前總絕育貓咪數:母貓11,440隻、公貓9,148隻,共20,588隻,共花費金額24,186,250元!目前醫療救援案:11,878筆,共花費金額154,808,634元!目前助罐貓咪:3,033隻!

   
已完成醫助款案例
 
  • 編號: 10427
    推到facebook
















  • 主題: 過敏導致尾巴腫大流血的咪亞
    申請者姓名: 臺北市支持流浪貓絕育計劃協會 花色:
    申請日期: 2021-05-26 17:20:15
    申請者部落格:
    申請者臉書網址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upportTNR/
    所在縣市/合作醫院: 台北市/沐恩動物醫院
    治療費用: 18450元
    需求人數: 43人
    已結案      (2024-05-31 18:01:37)
    報名人員: Chia-yu Michelle Mei x2(已付款)、nick(已付款)、take(已付款)、QQ Ruan x2(已付款)、Alan Tseng(已付款)、Takeshi Kan(已付款)、Jenny Wang(已付款)、邑楦 x4(已付款)、Peggie(已付款)、Yen Lin Chen x3(已付款)、yulin(已付款)、Evi x4(已付款)、張雅筑(已付款)、姚怪賢(已付款)、wgs(已付款)、anchenillustration(已付款)、Alex(已付款)、白白(已付款)、Regina x2(已付款)、Evi x4(已付款)、evelyn.lin66 x2(已付款)、Tiffany Shen x7(已付款)
    候補人員:
    動物病情說明:  
    咪亞是八德路一位愛媽餵養的貓咪,年紀約8歲的母貓,已剪耳但不知道為何被剪二耳,也有植入晶片,2021年3月15日愛媽向協會求助,告知米亞的尾巴腫大流血,雖曾就醫但沒有治好,協會請志工前往協助誘捕到後立即送往沐恩醫院治療。
    咪亞非常緊張,先鎮定後將尾巴剃毛,再進行血檢、拍攝X光,檢查結果白血球指數、嗜酸性球、球蛋白指數都偏高,研判可能是嗜酸菌球菌引發的過敏反應,最常發生於昆蟲叮咬,例如蚊子、跳蚤,住院期間除打皮下輸液並給予類固醇治療,至3月20日食慾精神已較穩定,尾巴也已消腫許多,便辦理出院接回安養之家照顧。
    咪亞個性膽小弱勢,總是躲在牆上等著愛媽呼喚才敢下來吃飯,到安養之家後,咪亞仍是一樣膽小,老是縮在盒子裡面只露出兩隻眼睛偷偷看人,照護員要幫她整理時就會緊張的整籠子飛,照顧她的愛媽很關心咪亞,有空就會來探望,咪亞看到愛媽就會向訴苦般的喵喵叫說話,讓人看了覺得可愛又心疼。
    咪亞除了每天要打類固醇針,也持續回診血檢及追蹤尾巴情況,3月29日的回診尾巴已消腫很多,但血檢的嗜酸性球及血球的指數仍偏高,所以類固醇還需繼續打,也要再做寄生蟲的驅除。

    本筆醫助是3月份於沐恩醫院的費用,包含住院、檢驗、用藥等等,咪亞的醫療還需持續一段時間,希望大家一起幫忙,謝謝大家。
    〔醫療〕
    3/20沐恩出院。
    一、說明
    女生,約8歲,已剪耳(奇怪的剪兩耳,有晶片)。
    2021年3月15日,八德路愛媽求助,餵養的一隻黑白貓咪尾巴腫大流血,雖曾就醫但沒有治好,mindy與蕭大前往協助誘捕到後立即送往沐恩醫院治療。
    貓咪緊張,鎮定後將尾巴剃毛,血檢、拍攝X光、檢查結果,研判可能是嗜酸菌球菌引發的過敏反應,最常發生於昆蟲叮咬,例如蚊子、跳蚤。
    mindy為貓咪取名「咪亞」,住院治療至3/20日已較穩定,接回安養之家7樓。
    二、用藥
    類固醇針劑:一天一次,一次0.5ml,晚上打(每天開一瓶新的,剩餘的丟棄)
    三、飲食
    任食,不限種類不限量。



    3/29 咪亞 沐恩看診 林院長
    體重4.44kg
    一、看診情形
    院長檢視尾巴的傷口認為傷口恢復的不錯,但還是有點腫,今日有做細菌採樣,需要看細菌的多寡決定用藥的量,血檢後顯示嗜酸菌球還是偏高,發炎球蛋白8.0至5.6,院長認為嗜酸菌球菌是造成尾巴腫脹主因,另外還有白血球偏高,抗生素九安今日已施打院長表示之後不再施打,除非白血球還是降不下來,類固醇可能會需要長期吃,要收集糞便作糞檢,跳蚤預防藥需要繼續使用,以排除寄生蟲的疑慮,兩週後回診。
    二、用藥
    1. 類固醇: 每天一次,0.5ml晚上打(每天開一瓶新的剩餘的丟棄)。





廣告
網站廣告,為贊助網站架設者廠商設制之廣告,用以開源資助網站正常運作,若有商業收入與本協會無關!

【捐款收據為線上自行列印,請參考http://www.tnrtw.org/news.php?news=421